模型卷得差不多了配资服务平台,AI 硬件竞争开启了。Google 前脚刚在 I/O 大会上预告,整合了 Gemini AI 的 Android XR 设备即将问世;OpenAI 就紧随其后,宣布将以近 65 亿美元的全股权交易方式,收购一家硬件初创公司 IO。
作为 OpenAI 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,不是芯片不是模型,而是一家成立才一年的 AI 硬件公司,这是为啥?
一、一盘大棋
IO 的老板是乔纳森 · 艾维。
你可能没听说过 Jony lve,但你一定知道他的产品。作为曾经的苹果首席设计官,Ive 设计了 iPhone、iMac、iPad、MacBook Air 等作品,背后的故事太多。乔布斯本人甚至曾把 Ive 称为"精神伙伴"。2019 年,Ive 离开苹果创立设计公司 LoveFrom,2024 年创立了 AI 硬件初创公司 IO,开发下一代 AI 设备。
这次收购,创始人 Ive 不归队,以顾问形式合作,但设计团队归 OpenAI。他的加盟为 OpenAI 注入了苹果级的硬件基因,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。所以产品还没发布,估值就上天了。
OpenAI 的 CEO 奥特曼说,此次收购旨在开发全新的系列 AI 设备,改变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。其首款产品并非要取代 iPhone,也不会让智能手机消失,而是带来完全崭新的事物。
这个全新事物长啥样?
知名分析师郭明錤爆料:新设备预计 2027 年量产;佩戴方式之一是挂脖;比 Humane 的 AI Pin 稍大一点儿,外形和 iPod Shuffle 一样紧凑优雅;量产之前,设计和规格可能会变化。有摄像头和麦克风,但没有显示功能。
其实早在 2023 年,就有媒体报道,奥特曼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由前苹果工程师创立的 Humane,其旗下著名产品就是 AI Pin。之后,OpenAI 以 6000 万美元领投高端网络摄像头公司 Opal。而且 Jony Ive 和 OpenAI 的秘密合作也已经有两年了。OpenAI 早就在布局这盘大棋。
二、卷分发的巨头
OpenAI 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儿?配资服务平台
在官网的合作公告上,写着这样一句话:"尽管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,我们的使用体验仍被传统的产品与界面所限制。"
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从 ChatGPT 到 Gemini、Claude,各个大模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,在参数量、推理速度和生成质量上拉开了军备竞赛,比的是谁能开发出最强大的 AI 模型。但时至今日,对于用户而言,这些模型用起来都很强,使用体感的差距真的不大。最后谁能胜出,将取决于分发能力,取决于用户怎么去应用你,而不是底层技术的优劣。
也就是说,AI 大模型的护城河从模型本身转向了另一个维度:如何分发?如何和用户交互。
奥特曼对这一点认知的非常清晰。他曾公开表示,未来要想真正释放 AI 的潜力,必须让用户"以自然的方式日常使用 AI "。然而,直到现在,OpenAI 的产品还寄居在别人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里,怎么释放?
去看其他大厂——谷歌,Gemini 可以分分钟铺进 30 亿台安卓设备,同时它也在做 AI 眼镜;Meta 有社交网络和智能眼镜;苹果去年推出了 AI 平台功能,也计划在 2026 年发布智能眼镜 …… 在国内,字节也在做 Ola Friend 智能耳机这个品类。
根据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预测,到 2030 年,AI 硬件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4741 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高达 38.73%。
大家都在猜测,下一个 AI 硬件百万量级的机会在哪儿。
所以它能不急吗?继续依赖第三方平台,怎么想都无法实现真正的闭环。美国《商业内幕》评价道,OpenAI 收购 IO 的真正目的就是扩大分发渠道,让其 AI 触及更多用户。
三、新物种
而且,它的野心很大。OpenAI 与 IO 合作并不是单纯给 GPT 套上一个外设,而是想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重新设计 AI 与人的交互方式。
根据多家外媒报道,OpenAI 这款设备,是以电影《Her》为灵感做出来的。《Her》讲的是什么呢?一个无所不在的 AI 伴侣,能理解人类、主动陪伴,还能建立情感联系。AI 成了一个日常的存在。
我们再回头看 OpenAI 被爆的这款像"挂脖 shuffle "的设备,它没有屏幕,不再以视觉为主导;可以佩戴、常驻身边;有摄像头,具备环境感知能力;以语音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 …… 正如奥特曼说的:"我们希望让 AI 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"在 OpentAI 的规划里,体验和陪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方向。
能不能行呢?有业内人士曾经表示,在偏陪伴类的方向,AI 硬件的增长有一个比较缓慢的曲线。眼镜、耳机等偏接口类的 AI 硬件是更容易爆发的,而且有着深刻的用户基础。
但有了 OpenAI 这样的大厂的力量,苹果"设计灵魂"的加持,"新物种"推出后能不能引爆市场,确实很难讲。能确认的是,OpenAI 的下场无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个市场,也有可能会引发消费电子市场许久不见的大混战。
四、热潮
实际上,2024 年到 2025 年,我们已经见证了不少 AI 硬件消费品的爆发,基本上,你能想到的 AI 赛道都有了代表性的硬件产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波 AI 的落地应用,一些国内的创业公司没有掉队,反而利用供应链优势,在一些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。
去年的爆款 AI 硬件 PLAUD NOTE 就来自深圳,是一款主打手机辅助录音的 AI 硬件。它号称是全球第一款提供 ChatGPT 支持的" AI 卡片录音机",2024 年 7 月份,PLAUD NOTE 登上亚马逊 BS 榜第一,全网销售额超 1000 万美元,火到了国外。
再比如在开年的"科技春晚" CES 展会上,国内厂家占据了 AI 眼镜展台的半壁江山。雷鸟 V3、Rokid、XREAL、Halliday 等产品都来自国内公司,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。星纪魅族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 AI 眼镜 StarV Air2,接收到语音转写后,字幕将显示在眼镜上,方便听障人士生活与工作。
再比如同样在 CES 上很火的 Ropet,其来自国内企业萌友智能,是该公司的首款产品。Ropet 团队认为,情绪价值这个领域能够避开大厂的激烈竞争。因为情绪价值非常个性化,甚至部分与审美直接相关。所以 AI 宠物在未来的各个场景和人群中都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,这是一个竞争相对缓和、前景光明的赛道。
这些公司的基本思路是选中一个切入点,真正切入用户的某种需要,追求更高的专用性,避免过度追求通用性产品,在小而美的赛道上赚钱。甚至一些公司不利用大模型,而是利用端侧小模型,在用户眼中,这依然是 AI 的体现。
五、机会仍在
在 AI 大模型和 AI 应用热潮后,消费级 AI 硬件也开始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。除了手机和 PC 外,AI 确实正在改变消费电子产品的外延和形态。
有意思的是配资服务平台,大厂做 AI 智能硬件也不一定成功。比如说,三星虽然在 2024 年进入了智能戒指市场,但销量平平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也许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点。硬件不会赢家通吃,每一款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精准受众。从严格上来说,现在,AI Native 硬件产品还未出现,AI 硬件产品赛道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。不管是对大厂,还是对创业公司来说,机遇和挑战都同时存在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